三所里战斗是指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于1950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朝鲜三所里、龙源里为切断美军南撤退路而进行的战斗。

1950年10月19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0月24日至11月5日,志愿军在温井、云山与南朝鲜军和美军交战,取得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接着,“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钳形攻势”,以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了反击美军的第二次战役。为切断美军南撤的退路,11月27日,志愿军首长命令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113师抢占美军南撤必经的要隘三所里。
接到命令后,第113师第338团经过14小时急行军,前进145华里,于28日上午到达三所里。之后,志愿军与南撤的美军和北上救援的美骑兵第1师展开激战。战至28日16时,第338团在师主力的支援下,先后击退美军10余次进攻。此后,美军又试图从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撤退,第113师第337团急行百里左右于29日抢占龙源里并与南下的美第2师激战。30日,美第2师主力2万余人南下,并在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志愿军三所里、龙源里阵地猛攻。志愿军牢牢守住了阵地,彻底粉碎了美第2师向顺川突围的企图。之后,志愿军第38军主力赶到,将南撤的美第2师拦腰截成数段,美第2师见突围无望,为摆脱被各个歼灭的命运,于12月1日8时开始转向安州方向突围。
在三所里、龙源里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共歼灭美军近3000人,缴获汽车400辆,坦克23辆,榴弹炮30门和大批物资。彭德怀在通报全军嘉奖38军的电报中,突出表彰了第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战斗中的表现,并在电报上加写了“三十八军万岁”一语。
第113师三所里、龙源里的战斗行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直接动摇和瓦解了朝鲜战场西线美军的防线,创造了志愿军主力围歼南逃美军的大好战机,使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取得了歼灭“联合国军”18个团的辉煌战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英、法等15个国家有少量部队参加的“联合国军”,并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扩大侵朝战争。美军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快速向鸭绿江、图们江推进;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国东北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政府和金日成首相在10月1日两次邀请中国出兵支援。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0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仗,即温井伏击战。此战中,志愿军歼灭南朝鲜军一个营和一个炮兵中队,后又击溃南朝鲜一个团。接着,志愿军在云山设伏,对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实施围歼战,消灭了该团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此战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美军主力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彭德怀鉴于志愿军粮弹消耗殆[dài]尽,在11月5日结束战役。此即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十三个昼夜的战斗,歼灭南朝鲜军和美军一万五千八百多人,并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结束不久,麦克阿瑟就集中所有的“联合国军”部队,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美第10军在东线,发起钳形总攻,以消灭在朝鲜境内的所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圣诞节前全部结束朝鲜战争。人民志愿军进行了反击美军的第二次战役。彭德怀指挥志愿军采取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战术,首先以小部队节节抗击,引诱美军进攻,待美军进至预定战场反击阵地前沿后,又以小部插入美军后方,对美军进行夹击。在志愿军的进攻下,27日,美第8集团军开始收缩防线,转入防御。为切断西线美军退路,韩先楚副司令员和第38军首长决定令第113师(欠第339团)向三所里实施穿插迂回。
三所里是价川——顺川公路上的一个小村镇,扼平壤向北通往价川的公路干线。它所处的地势较险要,北依山峦,南临大同江,西傍公路,是西线美军第8集团军的心腹地带,也是整个清川江北美军南撤的一道“闸门”。第113师抢占三所里,切断美第8集团军右翼第9军由军隅里经三所里向顺川南撤的通路,对整个志愿军西线作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首长向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113师江潮师长、于敬山政委下达命令:令113师迅速迂回军隅里南的三所里,切断美军前线3个主力师(美骑第1师、第2师和第25师)的退路,以求围歼美军。随后韩先楚副司令又亲自打电话给113师刘海清副师长,强调:必须在当天下午6点前出发;在路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和伤亡,都不能停下来;到达三所里之后,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把敌人截住。
第113师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常委会研究作战方案。鉴于德川到三所里道路遥远、敌情复杂、任务十分艰巨的特点,刘海清提出“插得到、卡得死”的作战原则,常委们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包括途中遇敌阻扰绝不恋战,均以相应兵力驱逐,主力继续前进;各级均按遭遇战组织战斗队形,配置双前卫,以便交替掩护前进;彻底轻装行军等。

第38军第113师主力沿安山洞至三所里的山间小路疾速前进。出德川南20多里时,刘海清指挥的前卫第338团抓获从德川败逃的一名南朝鲜通信兵,经审问得知,前方20里左右的沙屯驻有美军一个黑人团。刘海清率前卫连直扑沙屯,结果发现,村里只有一群从德川溃退下来的散兵,前卫连抓获了几十名南朝鲜散兵后未作停留继续前进。
天亮后,为躲避美军飞机空袭,志愿军被迫不断隐蔽防空,前进速度大大降低。这时,刘海清认为,志愿军已深入敌后100多里,而且服装没有任何标识,飞机很难辨认真假,因此,他命令前卫连在美军飞机再次临空时去掉伪装,继续列队前进,美军飞机果然误以为是南朝鲜军队,毫不理睬直接飞了过去。试探成功后,刘海清随即命令全师去掉伪装,快速前进。
28日上午7时,经过14小时急行军,前进145华里,前卫第338团到达三所里,并以突然的冲击全歼南朝鲜军1个连。部队刚刚占领阵地,南下的美骑兵第1师所属第5骑兵团即于10时30分进到达三所里,第338团突然开火,歼灭美军1个侦察排,与美第5骑兵团展开激战。顺川的美骑兵第1师主力得知第5骑兵团在三所里被堵的消息后,立即派兵北上增援,但被志愿军第338团在三所里东南的杨井站截住。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密切注视第113师的行动。28日15时40分,志愿军总部接到第113师的暗语报告:第113师所部已占三所里,第338团与价川南逃的美军接触,请示任务。彭德怀立即指示第113师坚决堵住经三所里南逃的美军。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三次直接与第113师首长通话,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切断美军退路,配合主力全歼美军。同时,志愿军首长命令第38军主力立即向价川及其以南地区攻击前进,靠拢第113师。
为避免第113师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局面,刘海清决定炸掉大同江桥,阻断美北上援军,专心对付南逃的美军。第339团团长率第9连赶到大桥,几乎在美军坦克开上桥面的同时将大桥炸毁,迫使救援美军只能与志愿军隔江对峙。大同江桥被炸,美军北援计划彻底破灭,美军西线集团主力觉察到被合围的危险,慌忙南逃。中午前后,大批车辆满载美军从北面向三所里涌来,为打通南逃之路,美军集中绝对优势火力,于14时后向第338团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与美军陷入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至28日16时,第338团在不断到达的师主力支援下,先后击退美第5骑兵团的10余次进攻,并以2个营出击,进攻当面的美军,同时击退北援的美军。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38军主力以第114师沿公路、第112师在公路北侧向西开进。第114师于28日6时占领裴德站和瓦院东侧高地。第112师于28日占领瓦院西北的於口站后,因遭到美第2师第38团(配属南朝鲜第7师第3团)的反击,在桥洞以北高地转入防御。
随着第38军部队切断军隅里通往顺川的公路,志愿军已经开始对美第8集团军第9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第113师抢占三所里,切断美第9军退路,震撼了美第8集团军的整个布势。
正当第338团加紧抢修工事准备迎击美军新一轮进攻时,志愿军发现正面美军主力正在调头北撤。经侦查,志愿军发现西北方向的龙源里有一条比三所里公路还要宽的公路,美军主力正沿该公路转移。第113师首长在分析形势和任务之后,决定:以第338团3营继续坚守三所里,1营、2营追歼逃走的美军;以第337团西进,抢占龙源里,切断美第9军的另外一条南逃退路;另以第339团3营继续向安州、肃川间前进,执行破路炸桥任务。
28日黄昏,第337团急行百里地左右,先头分队于29日4时进至龙源里,正好与南下的美第2师部队遭遇,在第38军先遣支队的配合下,第337团1营突然攻击,随即抢占龙源里东北葛岘岭高地,炸毁公路桥梁。当时,被第337团1营截住的是美第2师侦察连,其任务是为主力南撤侦察道路。在得知侦察连受阻的报告后,美第2师师长凯泽立即派出1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和1个坦克排,组成特遣队进行增援,随即又以第9团投入战斗,向志愿军阵地发动进攻,力图打开通道。
志愿军第337团1营坚守阵地,顶住了美军的进攻。后第337团主力和第338团1个营赶到,志愿军以4个营的兵力对当面的美军展开反击,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志愿军歼灭美军一部,其余美军向军隅里地区撤退。第113师遂停止追击,转入防御。

29日开始,在志愿军的进攻下,西线美军全线退却。美第9军沿军隅里经龙源里、三所里至顺川的两条公路向南突围。美第9军军长库尔特得知美第2师部队在龙源里受阻后,命令英第27旅北上接应美第2师南下。30日,英第27旅进至龙源里以南地区。美第2师以第9团开路,师主力跟进,由军隅里地区南下。此时,美第2师指挥4个步兵团(包括南朝鲜7师第3团),并配属土耳其旅和6个炮兵营、2个坦克营及一批特种兵分队,总兵力达2万余人。
美英军在大量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向志愿军第113师三所里、龙源里阵地猛攻。志愿军在龙源里地区担任阻击任务的4个营牢牢守住了阵地,使南撤和北援的美军相隔不到1公里,却只能相望而不能会合,彻底粉碎了美第2师由此向顺川突围的企图。之后,志愿军第38军主力赶到,于30日晨占领龙源里西北龙兴里、双龙里地区,将南撤的美第2师和土耳其旅拦腰截成数段,双方展开激战。美第2师见从龙源里突围无望,为摆脱被各个歼灭的命运,被迫放弃大量辎[zī]重装备,于12月1日8时开始转向安州方向突围。
在三所里、龙源里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共歼灭美军近3000人,缴获汽车400辆,坦克23辆,榴弹炮30门和大批物资。彭德怀在通报全军嘉奖38军的电报中,突出表彰了第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战斗中的表现,并在电报上加写了“三十八军万岁”一语。
至12月1日,志愿军西线部队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歼灭南朝鲜第7、第8两师和土耳其旅大部,并给予美第2师歼灭性打击,重创美骑兵第1师、第25师。此战,西线志愿军共计歼敌2.3万余人,缴获与击毁各种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各种枪5000余支。
在西线志愿军作战的同时,东线志愿军也对美军展开了反击作战。至12月24日,志愿军取得了入朝作战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联合国军”败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此次胜利,挫败了“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而且帮助朝鲜人民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原三八线以北的全部(除襄阳)领土,并收复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扭转了朝鲜战局,使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朝鲜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的三所里、龙源里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第113师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坚持50多个小时,直接动摇和瓦解了朝鲜战场西线美军的防线,创造了志愿军主力围歼南逃美军的大好战机,使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取得了歼灭“联合国军”18个团的辉煌战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