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虚构教派,别名昆仑教,掌教为元始天尊,法脉道场为昆仑山麒麟崖玉虚宫,门人弟子众多,与截教同属鸿钧道祖一脉。

与截教奉行“有教无类”不同,阐教看重门下弟子的出身、根骨、品行,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元始天尊在与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共议封神之后,元始天尊派门下弟子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辅佐明主,助周伐纣灭商,与助商的截教大战。阐教弟子最后要么入封神榜封神,要么加入西方教成神。最后,封神大战由阐教取得胜利,截教大败,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阐教掌教元始天尊座下有三大亲传弟子:燃灯道人(阐教大弟子、副主教)、南极仙翁(二弟子)、云中子(三弟子)以及昆仑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黄龙道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等)。二代弟子:姜子牙、申公豹、邓华(因认为元始天尊偏心姜子牙,后拜入截教)及萧臻。三代弟子包括肉身成圣者七人(杨戬、哪吒、李靖、金吒、木吒等)、封神者八人(黄天化、杨任、土行孙、殷郊、殷洪等)以及清修者三人(白鹤童子、武吉、羽翼仙)。
阐教教义为顺天而行,阐述天道,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阐教的“阐”就是阐扬,阐教隐含“阐扬正教”之义。通过对原著中关于道教词汇和阐教弟子的自称分析,阐教和截教的斗争很可能象征着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也可能是南宗与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阐教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成正义的一方,代表着光明、善良和仁政,阐教门下弟子拥周灭商;阐教作为封神大战的胜利者,在这场战争中最大作用就是弘扬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封神演义》中的阐截之争体现道教思想,阐教中的道教对佛教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鸿钧道祖门下有三名弟子,分别是大弟子太上老君,二弟子元始天尊,三弟子通天教主。其中太上老君修无为大道,门下只有玄都大法师一名弟子,元始天尊创立阐教,“阐者,明也”,为阐明大道之教。在《封神演义》中,阐教和截教都属于鸿钧门下,鸿钧道人诗号有云:“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阐教创立之后广收门人弟子,实力迅速扩张,元始天尊座下有燃灯道人(副教主)、南极仙翁和云中子三大亲传弟子,昆仑十二金仙、二代弟子及三代弟子,元始天尊与师兄太上老君、师弟通天教主共议封神榜,截、阐两教,天下散修、能人武将多有上榜。
元始天尊派门下弟子姜子牙下昆仑山,辅佐明君,开创昆仑派,代理封神;阐教弟子帮助周朝伐纣灭商,截教弟子大多在商朝为官、帮助商朝,二教展开封神大战。阐教弟子个个都仙风道骨有道门真仙风采,而截教一方大部分是野兽精怪成精。
阐教正式介入封神大战是在纣王于女娲宫进香时,见女娲圣像美貌,题诗亵渎,女娲怒纣无礼,遣轩辕坟中千年狐狸精等三妖入宫惑乱君心,破坏成汤天下。阐教弟子申公豹背叛阐教,辅佐纣王,助纣为虐,与师兄姜子牙对立,反抗天命,请截教诸人帮助纣王抗周,由此,阐教、截教开始相互厮杀。在阐截大战中,以截教近乎覆灭而结束。阐教最终战胜了截教,这也自然产生了阐教战胜截教的必然结局。
封神大战的结局是阐教战胜截教,阐教参战的千余名门人弟子几乎全部存活(除了黄天化、杨任、土行孙、殷郊、殷洪、韩毒龙、薛恶虎、龙须虎八人外),姜子牙公布封神榜,成功亲封三百六十五名天庭正神——其中阐教有十一名被封神者(申公豹、萧臻、邓华、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韩毒龙、薛恶虎、龙须虎),七名肉身成圣者(李靖、哪吒、金吒、木吒、杨戬、雷震子、韦护)。最终周朝建立,姜子牙、武吉此二人留在人间得享人间富贵,一生尊待周朝武王姬发。元始天尊座下的玉虚十二弟子之中,大多回各自洞府继续修行,其中有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真人四名仙人转入西方教。
顺天而行,阐述天道,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阐教的“阐”就是阐扬,阐教隐含“阐扬正教”之义。
在中国历史上,虽没有以“阐教”二字命名的宗教,但在有关道教、佛教的研究资料中有提及“阐教”。如:沈约的《〈佛记〉序》: “开宗阐教,致之有渐。”《魏书·释老志十》: “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 《尚书正义·尚书序》孔颖达疏文: “圣贤阐教,事显于言。” 《旧唐书·儒学上》: “建国君人,弘风阐教。”在这些文献中,“阐教”皆非宗教名,而是指“阐明正教”或“阐发正教”之义。因此,“阐教”与佛教、道教之间存在渊源。
“阐教”一词曾作为旧有官职名,意为管理佛教事务的高层人员,如《释鉴稽古略续集 (二)》 (明·幻轮
编) 中 《太祖高皇帝》中记载:御制授仲义“阐教” 诰[gào]文论曰:入定于大千界内,谈经于不二门中。此处的“阐教”便是管理佛教事务的僧官。
明嘉靖年间,明世宗曾赐给他最宠信的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极大,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阐教门人与截教作对的共同理由。这是道教内部的派别斗争在文学中的反映。《封神演义》作者在为道教派别 “阐教” 构思命名时受到道佛人士 “阐扬教义” 之生活用语和旧有 “阐教” 官职的双重启发。
阐教创始人为元始天尊,掌教元始天尊座下有三大亲传弟子:燃灯道人(阐教大弟子、副主教)、南极仙翁(二弟子)、云中子(三弟子)以及昆仑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黄龙道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天尊)。二代弟子:姜子牙、申公豹(因认为元始天尊偏心姜子牙,后拜入截教)、邓华及萧臻。三代弟子包括肉身成圣者七人(杨戬、哪吒、李靖、金吒、木吒、雷震子、韦护)、封神者八人(黄天化、杨任、土行孙、殷郊、殷洪、韩毒龙、薛恶虎、龙须虎)以及清修者三人(白鹤童子、武吉、羽翼仙)。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最早记载于东晋末年的灵宝经。
师尊:鸿钧老祖
师兄:大师兄太上老君,小师弟通天教主
徒弟:燃灯道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黄龙真人、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灵宝大法师、赤精子、广成子、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南极仙翁、姜子牙、申公豹
侍童(徒孙):白鹤童子
洞府:昆仑山 麒麟崖 玉虚宫
坐骑:九龙沉香辇[niǎn]、四不像(已送姜子牙)、八宝云光座
法宝:盘古幡、宝盒、玉虚宫灯、琉璃瓶(三光神水)、三宝玉如意等(其余法宝分予门下弟子,或存放于玉虚珍宝库中)
经历:元始天尊曾开天辟地、创阐教、教化生灵。
结局:回昆仑山继续修行。
师尊:元始天尊
弟子:李靖
坐骑:梅花鹿
道场:灵鹫山 圆觉洞
法宝:黄金玲珑宝塔(已送李靖)、紫金钵盂、灵鹫[jiù]琉璃灯、乾坤尺、定海珠(二十四颗,得自赵公明之手)、108颗念珠等
经历:带头众仙人破截教十绝阵,并让众仙杀死金鳌[áo]岛十天君,得到赵公明的定海珠。
结局:封神一战后,燃灯道人带领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这四名仙人加入西方教。
师尊:元始天尊
弟子:白鹤童子
法宝:盘龙杖、五火七翎[líng]扇、长生桃等
坐骑:仙鹤、仙鹿
形象:天庭六御之南极长生大帝,未遭遇九曲黄河阵削去顶上三花、灭掉胸中五气的劫数,与云中子并列称为“福德之仙”。
经历:昆仑山戏弄申公豹,让徒弟白鹤童子现出真身叼走其头颅,导致其飞头术变成歪头人;与徒弟白鹤童子大破红沙阵,用玉如意击杀张绍天君;为了对付叛变的殷郊,向瑶池金母借来素色云界旗以阻番天印。
结局:南极仙翁到了天庭做了南极长生大帝。
师尊:元始天尊
形象:元始天尊座下的阐教弟子之一,阐教门人里最悲天悯人的福德之仙,与南极仙翁被称为“福德之仙”。
道场:终南山玉柱洞
弟子:雷震子、金霞童子(侍童)
法宝:照妖剑、照妖鉴、通天神火柱、水火花篮等
经历:开创炼器宗,派当时七岁的门徒雷震子下山于临潼关救父姬昌出五关,绝龙岭打埋伏烧死闻仲太师。
结局:封神大战后,回终南山玉柱洞继续修行,消除杀孽。
昆仑十二金仙,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合称,为阐教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位弟子,分别为: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一
师尊:元始天尊
居所:崆峒山、神仙洞
道场:九仙山桃源洞
徒弟:轩辕黄帝、殷郊(小说《封神演义》中)
法宝:诛仙剑、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八卦紫绶仙衣、方天画戟、扫霞衣、七颗仙豆、佩剑等

经历:大破十绝阵之一的金光阵,打死金光圣母。桃花岭上吓退闻太师。向玄都大法师借来离地焰光旗,向接引道人借来青莲宝色旗,佳梦关前,打死火灵圣母。三谒[yè]碧游宫时,将龟灵圣母打回原形。诛仙阵之战时,用番天印将多宝道人打翻,并在诛仙阵被破后摘去诛仙剑。在万仙阵祭起诛仙剑,屠戮截教门人弟子。
结局:成为十二金仙之首。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二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太华山 云霄洞
弟子:殷洪(五谷星君)
法宝:紫绶仙衣、阴阳镜、水火锋、方天画戟
经历:三战落魂阵,破之,杀姚天君;燕山脚下打退闻太师,遭遇九曲黄河阵后,不敌阴阳镜在手的徒弟殷洪。
结局:在封神大战中,赤精子经历了徒弟背叛,法宝被毁等一系列事情,因此心灰意冷的他便回到了太华山云霄洞继续清修。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三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二仙山麻姑洞
法宝:双剑
坐骑:仙鹤
经历:参与万仙阵大战,屡战屡败,曾被赵公明吊在旗杆上羞辱,也被金箍[gū]仙马遂套上金箍教训。
结局:封神后,他回到二仙山麻姑洞继续修行。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四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夹龙山 飞云洞
弟子:土行孙(土府星君)
法宝:捆仙绳、指地成钢符、丹药
经历:破地烈阵,擒拿赵江;西歧擒拿土行孙;佳梦关擒申公豹;汜水关二擒余元。
结局:他转投到西方教后,最终修成正果成为了惧留孙佛(即弥勒佛)。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五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乾元山 金光洞
弟子:哪吒(灵珠子/三坛海会大神)、金霞童子
法宝: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两根火尖枪、金砖、风火二轮、阴阳双剑、豹皮囊、灵符秘诀书(皆传授于哪吒)、隐身符(曾给哪吒用过一次)、仙莲仙荷(作为哪吒复活的身躯)、还魂金丹(保存哪吒之魂) 、三颗火枣、三杯仙酒(使哪吒生现法身“三头八臂”) 、宝锉[cuò]、佩剑、八卦龙须帕(杀死石矶后所得)
经历:乾元山杀石矶;破化血阵杀孙良天君。
结局:封神后,太乙真人回到乾元山金光洞继续修行。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六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崆[kōng]峒山 元阳洞
法宝:佩剑
弟子:无徒弟、无门人
经历:参与封神大战,曾经帮姜子牙破十绝阵。
结局:封神后,他回到了崆峒山元阳洞继续修行。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七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五龙山云霄洞
弟子:金吒、白云童子
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扁拐、捆妖绳、降魔杵、盘古幡等
坐骑:青狮、鸾、鹤、梅花鹿
经历:破天绝阵,杀秦天君;设计擒拿马元;破太极阵,收虬[qiú]首仙;决战万仙阵,联手普贤、慈航,斗平金灵圣母。
结局:前往西方教修行,他在西方二圣的帮助下,最终成了文殊菩萨。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八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九宫山白鹤洞(另一道场为四川峨眉山)
徒弟:木吒
坐骑:黄牙白象(截教的灵牙仙)
法宝:吴钩双剑、三法金莲、长虹锁、太极符印等
经历:破寒冰阵,杀袁天君;破两仪阵,收灵牙仙;决战万仙阵,联手文殊、慈航,斗平金灵圣母。
结局:去往西方教修行后,普贤真人最终成为了普贤菩萨。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九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普陀山落伽洞
法宝:玉净瓶
经历:破风吼阵,杀董天君;战菡芝仙,破风袋;破四象阵,收金光仙;联手文殊、普贤,斗平金灵圣母。
结局:去往西方教修行,直接改名换姓,更名为观音菩萨。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十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玉泉山金霞洞
弟子:杨戬
法宝: 三尖两刃刀、缚妖索、斩仙剑
经历:参与封神大战,授计杨戬从余元处骗解药;指点杨戬除掉千里眼、顺风耳;暗中吩咐杨戬救黄龙真人。
结局:封神后,玉鼎真人回到了玉泉山金霞洞继续修行。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十一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金庭山玉屋洞
弟子: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韦陀菩萨)
法宝:降魔杵、宝斗等、绝仙剑
经历:元始天尊派他去取绝仙剑,参与封神大战。
结局:封神后,道行天尊回金庭山玉屋洞继续修行。
十二金仙排行榜:第十二
师尊:元始天尊
道场:青峰山紫阳洞
弟子:黄天化、杨任(封神途中所收),侍童为白云童子。
法宝:八棱亮银锤、混元幡、飞电枪、五火七禽扇、莫邪宝剑(镇洞之宝)、攒心钉、收标花篮等。
坐骑:玉麒麟、云霞兽(都已赠予二名徒弟)
经历:首次出场便凭借混元幡施展缩地之术帮黄飞虎躲避闻太师追杀;破红水阵杀王变;派遣徒弟杨任下山,破吕岳瘟黄阵。
结局:封神结束后,他选择了回青峰山紫阳洞继续修行。
师尊:元始天尊门下弟子
弟子:武吉、龙须虎、五路神
宝物和兵器:封神榜、打神鞭、杏黄旗、斩仙飞刀(陆压所赠)、佩剑。
妻子:马氏(扫把星之神)
坐骑:四不相
经历:被元始天尊派下山辅佐明君,开创昆仑派,代理封神;封神完毕后,姜子牙命中无福成正果,元始天尊知其赤诚,于是再次派他下界顺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极人臣之福。
结局:得享人间富贵
师尊:元始天尊门下弟子
武器:宝剑、开天珠(曾打伤姜子牙,非王魔的开天珠)
道术:飞头术
坐骑:白额虎
经历:与姜子牙同拜于元始天尊门下,为姜子牙的师弟。一生与姜子牙为宿敌,法力高强,交友广泛,口才极佳,尤其善于说反同门或道友下山助商。因为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申公豹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故此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西岐方面造成巨大困难。申公豹无视纣王的暴虐,经常游说三山五岳的同门和能人异士(三十六路人马)助商伐周。在商王朝担任国师一职,全力维护商王朝统治。
结局:在封神台上,被姜子牙敕封为“分水将军”。
师尊:元始天尊门下弟子
外貌:面如傅粉,脣[chún]似丹朱
经历: 辈分虽然高,但道术资质却一般,奉元始天尊师命,被派去试破截教十绝阵之一,结果死于金光圣母所布的金光阵内。
结局:魂魄入封神榜上,被敕封为”金府星”之职。
师尊:元始天尊门下弟子
武器:方天画戟
封号:木府星君
经历:参与封神大战,在破截教十绝阵时,奉元始天尊师命,被第一个派去试阵。
结局:败在天绝阵中,被秦完天君割下首级;封神时,被姜子牙封为“木府星”。
师尊:玉鼎真人
判词: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

宝物与兵器:三尖二刃刀,弹弓
宠物:哮天犬
特质:八九玄功(七十二般变化)
经历:混元金斗、不敌孔宣的五色神光、追杀袁洪入梅山时遇千百猢[hú]狲乱打主动退阵。
结局:肉身成圣,为昭惠灵显王二郎神,住灌江口。
师尊:太乙真人
判词:异宝灵珠落在尘,陈塘关内脱真神
宝物与兵器: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双剑(后两件汜水关之后才有)
特质:莲花化身,三头八臂法身
经历:奉玉虚宫元始天尊法旨下世,天命保周灭纣之猛将,贵为姜子牙命定的先行官,降生为陈塘关李靖第三子,师承于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门下,在同门中立功和杀敌的战绩最高。
结局:肉身成圣,为三坛海会大神,住天宫。
师尊:云中子
判词:肉身成圣仙家体,功业齐天帝子图
宝物与兵器:黄金棍
特质:风雷双翅
经历:雷声过后于燕山降生的将星,天赐西伯侯姬昌的第一百子,取名雷震子,出生后便被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收为徒弟,七岁时下山救父姬昌出临潼关,初显威势,再次下山助姜子牙助周伐纣,建立功勋,武力高强,攻城有功,勇猛纯孝,按其师承与家传而举止有礼。
结局:肉身成圣,神职不明,保护周朝。
师尊:文殊广法天尊
判词:修身一性超仙体,何怕无谋进五关
宝物与兵器:遁龙桩,双剑,鞭
经历:拜师于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门下,后奉师命下山辅助姜子牙伐纣,与其幼弟相比性格更加镇静沉着,从智取游魂关一节来看,他也颇有心机,懂兵法能谋划,应该是继承的文殊广法天尊的智谋向门风。
结局:肉身成圣,为甘露明王(军荼利明王),在灵山释迦前部护法。
师尊:先前拜在度厄真人门下,后拜燃灯道人为师
判词:肉身成圣超天境,久后灵山护法台
宝物:三十三天玲珑宝塔
经历:自幼访道修真,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后因仙道难成,下山为官,任职陈塘关总兵,因为收服三子哪吒之故,得燃灯道人赐予玲珑黄金塔,并拜燃灯道人为师,李靖听从燃灯道人指示,辞官隐居一段时间之后投奔西周,助姜子牙伐纣,战场表现虽然不多,但颇得姜子牙看重,曾经代理过军务,伐纣成功后退隐山林,修道成仙。
结局:肉身成圣,为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托塔天王。
师尊:普贤真人
判词:进关全仗吴钩剑,不负仙传在九宫
宝物与兵器:吴钩剑
经历:一般会跟随其兄长金吒,打仗不多,主要出现于群殴中。
结局:肉身成圣,拜在观音菩萨座下,改名木叉,法号惠岸行者。
师尊:道行天尊
判词:历代多少修行客,独你全真第一人
宝物与兵器:降魔杵(此乃镇压邪魔护三教大法之物)
经历:出场时击杀杨文辉做为见面礼觐见姜子牙,奉师命助周伐纣,其他方面一般,最厉害的是降魔杵,打仗较少,深藏不露,颇有消极怠工之嫌。
结局:肉身成圣,后成护三教法门全真。
师尊:清虚道德真君
判词:悟道高山十六春,仙传道术最通灵
宝物与兵器:火龙标,攒心钉,花篮,莫邪宝剑,八棱双银锤
坐骑:玉麒麟
经历:出场便立杀四大天王,是四天王的克星。
结局:夜袭孔宣大营,死于高继能之手,后封三山丙灵公之职。
师尊:清虚道德真君弟子
判词:孟津尽节身先丧,俱是南柯梦一场
宝物与兵器:飞电枪,五火神焰扇
坐骑:云霞兽
经历:因忠言直谏,劝阻纣王修建鹿台被剜去双目,一点忠心不灭,惊动清虚道德真君赶来相救,收做门下弟子,和黄天化乃是一师之徒,也是玉虚三代弟子中唯一的一位文人雅士,谦谦君子。清虚道德真君用两粒金丹为他造出一对神奇的眼睛,虽然外形怪异,却能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百事。后下山破了吕岳瘟癀[huáng]阵,解了姜子牙的百日之厄,留在周营助周伐纣。
结局:混战中被袁洪元神出窍一棍打死,后封甲子太岁之神。
师尊:惧留孙
判词:留得两行青史在,从来成败总由天
宝物与兵器:镔[bīn]铁棍,捆仙绳只在最初有,后来就没了
特质:地行术

经历:负责督粮
结局:往夹龙山飞龙洞取指地成钢符,不幸被守在那里的张奎暗算而亡,后封土府星。
师尊:广成子
判词:空负肝肠空自费,浪留名节浪为题
宝物与兵器:落魂钟,雌雄剑,方天画戟
经历:砍死亲父纣王,想杀姜子牙为弟报仇。
结局:于岐山受犁锄而死,后封为值年太岁之神。
师尊:赤精子
判词:龙凤幡上书金字,成汤殿下是殷洪
宝物与兵器:画戟,紫绶仙衣,水火锋
经历:纣王与姜皇后次子,殷商二殿下,其父残暴好色,禽兽不如,冤杀其母,又狼心狗肺地要诛杀他兄弟二人,历经艰险,最后被路过的太华山赤精子所救并被其收为门下弟子,后奉师命下山辅助姜子牙,被半路杀出的申公豹巧言说动,昧了誓言良心,转掉过矛头去打姜子牙,赤精子下山苦劝不听;后欺师灭祖,叛离玉虚,终应誓言,死于太极图中,身化飞灰。
结局:死于太极图中,身化飞灰,后封斗部五谷星君之位。
师尊:道行天尊
判词:武王仁德禄能昌,增福神祗[zhī]来助粮
宝物与兵器:米斗,剑
经历:奉师命下山辅助姜子牙兴周灭纣,刚到西岐就解决了极度重要的粮草问题,功劳莫大。
结局:死于地烈阵,身化齑[jī]粉,惨不忍睹。后封岁部增福神之职,属杨任治下。
师尊:道行天尊弟子
判词:武王仁德禄能昌,增福神祗来助粮
宝物与兵器:剑
经历:奉师命下山辅助姜子牙兴周灭纣,刚到西岐就解决了极度重要的粮草问题,功劳莫大。
结局:死于寒冰阵,身化肉泥,惨不忍睹。后封岁部损福神之职,属杨任治下。
师尊:姜子牙
判词:龙与豹交真可羡,来扶明主助皇图
宝物与兵器:石头
特质:善能发手放石,随手放开,便有磨盘大小,飞蝗骤雨,打的满山灰土迷天,随发随应。
经历:少昊时就出生的北海龙种,被申公豹巧言说动打算啃老姜一块肉长生不老,岂知反被本领稀疏的老姜所制,并被其收为门下弟子。
结局:被巨人邬文化夜袭周营时所杀,入封神榜成为九丑星君一职。
师尊:南极仙翁
真身:白鹤
经历:变回真身白鹤,在昆仑山上叼走申公豹的头颅(后还头失误让其变成歪头人)、破九曲黄河阵杀琼霄娘娘,打落碧霄娘娘手中飞剑。与师傅南极仙翁联手大破十绝阵之一的红砂阵,杀张昭天君。
结局:拿回玉符,开始封神。
师尊:姜子牙
兵器:枪
经历:原是祖贯西岐的一位樵夫,奉母至孝,在母亲的开悟下找到姜子牙,拜为师父,不仅躲过大劫,更从此鲤鱼跃龙门,成为玉虚弟子,是西周伐纣右哨先行官。
结局:得享人间富贵
师尊:燃灯道人
法力:可以扇干四海之水,用法力控制北海之水淹没陆地
经历:被申公豹挑唆,飞至西岐欲找姜子牙算帐,后燃灯道人追踪到羽翼仙踪迹,诱使大鹏连吃一百零八个念珠后,将其收服,拜其为师。
结局:成为“过去佛”的燃灯古佛。
据相关资料考证,阐教背后相关道教教派为全真教。全真道是宋元之际在北方崛起的所谓“新道教”,元代与同源异流的内丹南宗合流,蔚为大观。清代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卷一中说:“全真道有取于老佛家之间”,其教义和组织等方面都受佛教很大影响。而《封神演义》中的阐教仙人多是缘佛入道的,如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燃灯道人、惧留孙、慈航道人、韦护等等,其原型都是佛教人物。不仅阐教仙人多以佛教的标志——莲花为护身法术,而且阐教与截教争斗,还受到代表着佛教的所谓“西方教”的大力帮助。书中对阐教的这些描写,与全真道深受佛教影响的事实是完全相符的。
根据《封神演义》中的描述,阐教中的道教对佛教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是西方教的领袖,他们被称为“教主”,这与佛教中的称呼不同。此外,法戒原本是截教中人,后来被准提道人救下,在舍卫国化祁它太子,最终得成正果,归于佛教。《封神演义》中西方教(佛教)接收了阐截二教中的许多教徒,这表明作者对于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界限划分情况非常模糊。阐教掌教元始天尊座下“昆仑十二金仙”中就有四位皈依西方教(佛教):“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后入释成佛,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后成文殊菩萨,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后成普贤菩萨,普陀山落迦洞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大士。”最后,阐教副掌教燃灯道人也皈依西方教(佛教)。
阐教由元始天尊创立,其目的是为了阐扬正教,弘扬道德;阐教神仙多居于九州之内的仙山洞府,正与其海内教派的身份相符,他们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阐教神仙多为得道真仙,他们全力支援武王伐纣的正义事业,道德清高;他们法力超群,法宝众多,替天行道,能够战胜截教不义逆天行为。
阐教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成正义的一方,代表着光明、善良和仁政。阐教创始人元始天尊及其弟子姜子牙等人,拥护周武王,反抗商纣王的暴政;阐教教义强调惩恶扬善,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道德规范约束自身。
阐教作为封神大战的胜利者,在这场战争中最大作用就是弘扬武王伐纣的正义性。《封神演义》中,阐教与截教的斗争是整个故事的主线,阐教代表正义,截教代表邪恶;阐教拥护周武王,反抗商纣王的暴政,反抗现有商王朝的政治秩序。阐教与截教的冲突体现了道教思想。阐教与截教的冲突在《封神演义》中以商与周之间的冲突表现了出来,阐教主张出世苦修,而截教则轻修身重法术。从截教的失败不难看出,作者对上述两派道教思想的态度。
阐教弟子云中子向纣王介绍阐教: “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lù],除人世之妖氛。”
《封神演义》书中描述:“昆仑山玉虚宫掌阐道法宣扬正教圣人元始天尊闭了讲席,不阐道德。”
阐教弟子燃灯道人曰: “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2021年上映的电影《封神榜:决战万仙阵》李伯勋执导
2009年刘德凯主演的古装剧《封神榜之武王伐纣》,金鏊勋、刘国辉执导
《阐教有金仙》完结仙侠小说,作者:守阙道人
《阐教第一妖》完结仙侠小说,作者:熊猫不会唱歌

《洪荒之阐教弃徒》完结仙侠小说,作者:寸寸照我心
暂无评论内容